您当前位置是: 新闻中心 > 绿金新闻

“绿色保险”为环境改善添一份保障

2017-03-21  来源:金融时报  

....

随着工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经济化程度的加快,我们从大自然中汲取的资源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也日益增加。社会各界人士对于环境保护这一话题的关注度逐渐升高。面对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土壤治理问题形式愈加严峻,今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开启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人们对环境污染责任险(以下简称“环责险”)的呼声越发高涨。

被称为“绿色保险”的环责险,是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损害依法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保险。据了解,这种污染有严格限制,保险公司只对突然的、意外的污染事故承担保险责任,如此便排除了故意、恶意的污染事故。

可以说,用市场的手段分担企业污染环境的财务成本却是治理和修复环境制度的首选。“环境进入高风险期,守住安全底线难度大。”这是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一席话。陈吉宁坦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环境高风险期,环境事故呈高发频发态势。从此前的一些环境污染事故来看,由于企业难以承担巨额的环境修复赔偿,时常陷入“企业污染,政府和受害者埋单”的怪圈。从企业主体角度而言,安联全球企业及特殊风险环境污染责任险负责人亚瑟卢认为,环境事件会令企业面临业务中断的风险。最近发布的《2017年安联商业风险报告》,通过对55个国家的1200多位专家进行调查,发现业务中断在全球商业风险榜单中排名第一,在中国亦排在前列,而导致业务中断的潜在风险很多与环境事件相关。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环责险不是让企业破财消灾,有污染风险就应该有保险,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根本目的还是保护环境,造福大众。

对于我国保险行业而言,环境治理的日益严苛无疑助推了环责险需求的增长,但实际情况告诉我们,环责险的增长速度不够快。对此,专业人士指出,环责险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保险领域,企业的生产地点、生产流程各不相同,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和污染程度都有差异,且环境污染事故对人和自然造成的危害通常具有潜伏性和累积性,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具备大量环保技术和知识的专业人员。但由于中国环境责任风险起步较晚,专业人才短缺,因此,也影响了环责险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拓展。

纵观全球环责险的发展,亚瑟卢表示,环责险的市场规模在快速扩大,并覆盖从工业污染到流行病爆发在内的环境和公共卫生风险。过去,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的多是大企业,如今,小企业也有投保,并将本地的一些风险也纳入进来。预计未来,全球的环责险保费规模可达约20亿美元至30亿美元。

针对我国“绿色保险”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应吸收他国经验,多管齐下,加快从法律、保险模式、市场引导和扶持等环节加以完善。业内专家建议,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环责险的推广提供法律基础和保障。当然,制定相关法规需要慎重,要对险种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分担与联保、免责条款、保费标准、赔偿范围、赔偿标准等细节问题做出科学公平合理的设计。另一方面,将强制保险与任意保险相结合。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情况,不宜一刀切地实施强制性环责险。相关部门可以研究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环责险目录,在环境敏感区域,对那些破坏性强的污染企业和风险,应明确规定其必须参加绿色保险;对于污染损失不大且有污染处理措施保障的污染风险,可采取自愿投保方式。

与此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环责险的扶持力度。对于积极开展绿色保险服务的保险企业,应在税收、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鼓励,降低保险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其开办绿色保险业务的积极性;对于参保企业,可以在保费方面提供一定的补贴,参加绿色保险的企业可以在金融贷款、税收方面享受优惠政策。此外,鼓励更多的高环境风险企业参保。

通知公告

研究专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