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新闻中心 > 绿金新闻

马骏:人民银行及G20正编制转型金融相关政策框架

2022-06-02   

....

财政部已组织多个小组研究ISSB正制定政策准则的落地。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第二版即将发布。证监会、人民银行与ESG相关披露的指南还需细化

绿色、能源转型进入深水区,转型金融正吸引国内外政策层更多关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下称“绿金委”)主任马骏介绍,包括转型金融标准制定、信息披露、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工作正在推进。

在5月24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举办的碳中和与可持续投资论坛上,马骏梳理了可持续金融领域近期的进展以及目前在推进的工作。

标准制定方面,2021年4月,央行等三部门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人民银行已经修订了(绿色)债券的目录,今年开始研究转型金融的标准。” 他介绍,“人民银行正在编制转型金融相关的政策,绿金委最近也成立了几个工作组,其中就有转型金融工作组,希望为监管层提供更多的研究方面的储备。”

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不久前分别发布了各自的转型债券框架,界定了转型活动的范围,“也发了不少产品。”马骏介绍,未来需要监管层面有明晰的框架来引导整个金融界向转型活动提供更低成本的资金,让资金的可获得性进一步改善。

信息披露方面,2022年4月15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在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沟通内容中首次纳入“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ESG)”。

“证监会已经推出了ESG披露的指南,人民银行也推出了关于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指南,”马骏说,“当然这些指南还是比较原则性的,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尤其是具体的指标要求细化。”

在2021年11月3日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基金会宣布成立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理事会(ISSB),计划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IFRS Sustainability Disclosure Standards,ISDS),以满足全球投资者关于气候和其他可持续发展事项的信息需求。

马骏表示,ISSB成立后已经与各国开始合作,中国财政部也组织了四五个研究小组,研究ISSB的工作进展、政策成果在中国落地会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等。包括来自中国的很多机构都已经在研究ISSB目前的工作,希望在ISSB出台政策后,根据本国国情逐步加以落地。

在气候风险分析领域,人民银行已经要求24家银行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以后我想在情景设置方面还会不断完善,覆盖的范围会比现在大,过去只覆盖了煤电、钢铁、水泥这几个行业,未来八大高碳行业都要覆盖。”他说。

激励机制方面,人民银行于2021年11月8日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提供碳减排贷款。马骏介绍,“这个工具提供了1.75%的低成本融资,使得很多像新能源这样的项目都明显地看到融资成本在下降。”

马骏目前也代表中方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的联合主席。他就国际合作方面的进展介绍,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去年推出了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提出了19项具体行动,较重要的一项是提升可持续金融界定标准的可比性、兼容性和一致性。

他解释,全球目前关于绿色和可持续方面的界定标准繁多,相互间缺乏可比性、一致性、兼容性,会造成市场混乱,带来洗绿的风险,也会为跨境资本流动带来障碍。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欧共同牵头的国际可持续金融平台(IPSF)已于2021年11月发布第一份《(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他透露,“第二版很快要出台,第二版的正文其实已经做完了,几个礼拜之内就应该会正式发布。”这一共同分类目录将对促进国际可持续金融标准的可比性和兼容性起到助益。

此外,G20也明确支持成立ISSB,及其为全球提供一套一致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的努力。谈及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今年的工作重点,他介绍主要有4项,第一项就是建立转型金融框架,“我们中方和美方作为今年的联合主席,正在紧锣密鼓地起草转型金融框架的文件。

”在4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马骏曾透露讨论的五大要素包括:明确转型活动的界定标准、相应的披露要求、一系列支持转型的金融工具、激励机制以及公正转型
。三是改善可持续金融在发展中国家的可负担性,即解决发展中国家在绿色融资方面的一些困难,尤其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第四项是研究哪些政策激励措施有助于提升金融业对绿色和可持续投资的偏好,“这些政策的工具可能会包括碳市场、碳税、财政的工具,金融的工具和行业的政策等。”他说。

来源:财新网
记者:王力为

通知公告

研究专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