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新闻中心 > 绿金新闻

陶以平:服务实体经济 银行自身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2017-08-25  来源:新浪财经  

....

“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于8月24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未来银行之路:回归与发展”。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实体经济需要金融服务“多快好省”,而银行在这些方面仍然有一些束缚。 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需要很多方面共同努力,很多条件共同配合。比如从宏观上看,要改变银行的顺周期经营行为,需要国家相机实施科学务实的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等等。但更重要的是,银行自身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再次参加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这次论坛“回归 与发展”的主题抓住了当前银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银行业由过往的“喧哗与躁动”变得有些“冷静与沉稳”,银行人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摆脱周期轮回 的命运,实现更加稳健、更可持续的发展。这个问题,上个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就是“回归本源”,即牢记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在促进实体经济更好 发展的过程中、在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获取应得收 益、实现持续发展。在这一点上,市场认识与政策导向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认为,现在银行业“回归本源”已经成 为无需过多阐述的“主义”,关键是如何解决“问题”,也就 是如何在银行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将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提高服务的质效落实到位。

那么,要解决问题,首先需要了解问题在哪里,也就是 当前实体经济对于银行服务需求的热点、难点、痛点在哪里, 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与银行业的服务供给之间存在哪些主要“矛盾”?我认为比较突出的有几个:一是实体经济具有周期性,而银行一般是顺周期经营。近几年经济下行所反映 的一方面银行“资产荒”,另一方面部分行业、企业“融资难”的矛盾确实比较明显。二是实体经济有普惠性要求,而银行在经营过程中 有盈利性考虑。尤其是小微企业对银行减费让利、调整风险 审批规则的呼声较大、要求较多,而银行则出于风险控制、 成本控制等商业原则的考虑,与这些要求出现了一定冲突。三是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 而银行的专业服务能力需要加快适应。比如很多企业尤其是 大型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越来越综合化、复杂化,往往同时 横跨投资、融资、避险、跨境金融等各个方面,而银行如何 强化这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力和政策合规意识还需要着力提升。四是实体经济对于金融服务的效率格外重视,而银行更 强调稳健安全的流程控制。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的一个重要 原因,就是它们很多时候抛弃了束缚银行的“繁文缛节”, 更加重视便捷性,从而极大提升了客户体验,但银行由于自身经营的行业属性、内在规律,很难享有这种“自由”。一言以蔽之,实体经济需要金融服务“多快好省”,而银行在 这些方面仍然有一些束缚。

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需要很多方面共同努力,很多条件共同配合。比如从宏观上看,要改变银行的顺周期经营行为,需要国家相机实施科学务实的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运用好各种逆周期调节工具,建立相应的容错纠错机制,以及调整期的过渡措施;要引导银行加大对小微、三农等金融薄弱环节的支持,需要政府牵头构建更加完善、可以共享的社会信用体系,等等。但更重要的是,银行自身 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其中,两个方面因素是关键:

一是提高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足够强,就能开创蓝海, 收获“溢价”,就能把服务实体经济与自身发展更好地统一 起来。当前银行业正处在“传统”与“新兴”的转型交汇期。 “传统”则要求银行回归“经营风险、中介服务”的本质, 提高风险管理和服务的专业性,也即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 计量、分析、评估与缓释,这是专业能力,用心服务、真诚待客 以改善和提升客户对金融服务的体验也是专业能力。过去几 年银行业快速发展,这个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银行对专业能力 建设有所放松。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银行业要回归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意味着对银行专业服务能力有更明确要求。只有专业的银行服务,才能够发现实体经济的真实金融需求, 引导资金流向实业的同时,也有效规避风险。“新兴”意味着客户 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市场发展趋势的多重变化,这些引领着银行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以增强适应性和时代性,从而获取新 的发展商机。这要求银行具有很强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创新 能力就是银行应对新的变化的最关键的专业能力。我国银行 业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大多都具备多元化服务、综合化经营的能力,这为持续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保险、证券等其他金融业务相比,银行业天生具备与实体经济“强关联”关系。银行业与企业天生的共生、共存、共成长的特征是很明显的,具备对企业全生命链条和主要金融需求服务的能力。 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好种天然优势,银行业一定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好更可持续的发展。现在的关键在于如何合规、有效地整合这些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更好地发挥金融配置社会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这是当下银行业亟需提高的专业能力。

结合兴业银行的实践,提升专业能力,我认为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一个是行业和企业的研究分析能力。要具备从 经济调整转型的环境中发掘好行业、从“两高一剩”行业中挖掘好 企业、从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寻找“富矿”、从经济 波动和市场情绪变化中培育发现资产错误定价机会的能力, 这样才能减少经济周期的影响,敢于“逆周期”“逆市场”而动。 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早在 2006 年,兴业银行就开始进入国内绿色金融市场,当时很多人包括兴业内部有些同事都不理解,认为这个业务主要是公益性 质,经济效益不明显,但兴业银行经过深入研究,主动植入环境保护的节能减排风险评估指标,并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性 业务进行打造。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现在兴业银行的绿 色金融融资余额已经突破 6000 亿元,不良率仅为 0.3%,既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又给兴业银行带来很好的经济 效益,实现了多方共赢。另一个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资源整合 能力。如何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我认为很重要的一 点是要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体制机制。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再次启动了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在总分行层面构建新的 组织架构和流程机制,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实现两个“相对分离”,一个是客户部门 与产品部门相对分离,客户部门“一张面孔对客户”,可以 调动全行所有资源服务客户,产品部门集中精力做好产品研发、管理与交易,这样,服务客户的全面性、专业性都得到 显著提升;另一个是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相对分离,建立了 有别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符合新兴业务特点的投资决策、 风险管理体制,使得我们更有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多元金融 服务特别是直接融资类服务。

二是提高运营效率。当下银行经营甚至转型日趋同质化, 相信有特色、能差异化经营的银行必将获得竞争优势,并脱 颖而出,这其中银行服务的运营能力与运营效率将成为未来 银行竞争成败的关键。银行运营能力与效率的提高,不仅有 助于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也能够节约银行成 本,并将这种成本节约转化为客户价值的增加。我曾看到一个数据,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展的线上信贷服务单笔成本只要 2.3 元,而银行同类型的业务成本正常要上千元,形成这种差别的主要 原因就是运营效率的不同。兴业银行近年来在提升运营效率 方面着力做了一些探索,已经初见成效。包括:压缩管理层 级,精简机构;优化流程,提高业务审查审批效率;加大金 融科技建设投入,积极拥抱并推广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 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全面启动集团流程银行建设等等, 我们希望通过 2-3 年的时间,使兴业银行的信息科技能力得到质的飞跃,为运营效率的持续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简而言之,要想在新常态展现新作为,银行业要更加眼睛向内,更加打牢自己的发展基础,提升专业和效率是否可以是对这次 “回归与发展”主题的一个呼应。借此机会,也提一点建议, 就是希望社会各界尤其是媒体界的朋友能够客观认识和评 价银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上付出的努力,多做一些正面的宣 传和报道,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为中国经济的继续崛起、为 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正能量。我想这也是一家 主流的、负责任的、受人尊敬的媒体生存发展的本源之道。

谢谢大家!

通知公告

研究专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