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新闻中心 > 绿金新闻

清华绿金中心与绿金委联合举办 “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融资学术沙龙

2019-11-19   

10月21日,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简称“绿金中心”)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简称“绿金委”)联合举办了“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融资学术沙龙。....

10月21日,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简称“绿金中心”)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简称“绿金委”)联合举办了“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融资学术沙龙。
2017年5月,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系统阐述了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在全世界针对气候变化达成的低碳化共识和不断下降的新能源成本趋势下,很多“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电力发展战略都纷纷转向低碳可再生能源。虽然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已经参与了不少“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和建设,但与国内已投资的装机规模和“一带一路”国家的需求潜力相比,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还处于早期的阶段,许多项目在融资方面还面临着许多障碍。识别和解决这些障碍将有助于为“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项目获得更多和更低成本的资金。
在创绿研究院和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的支持下,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就中国企业“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融资相关问题开展了研究并已形成初步成果。为进一步听取业界反馈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与绿金委联合举办了此次沙龙。来自风电、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工程承包施工企业、电力企业、中外金融机构以及咨询研究机构的四十余名专家和代表围绕“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融资现状、挑战、经验和建议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绿金委主任马骏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十分必要且急迫,主要原因包括四点:一是“一带一路”国家的环境改善需要大量绿色投资;二是“一带一路”绿色低碳投资是落实巴黎协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三是“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化是维护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核心内容之一;四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中国投资机构必须管理好环境和气候风险。其中,新能源是“一带一路”国家亟需发展的一个有巨大潜力的领域,也是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优势所在。


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的客座研究员、课题负责人佟江桥对该项研究初步成果作了介绍。研究报告在20个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项目采取的不同投融资模式,对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如何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的具体选项。


研究报告认为,相比传统电力项目,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主要融资方式包括公司融资、项目融资和混合式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项目竞争加剧、投资国主权担保减少、中资金融机构的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融资成本高、项目融资难操作、公司融资债务负担重、缺少长期资金支持以及国内资金的回笼滞后造成海外项目开发的资金能力不足等。报告对投资主体、金融机构、政策制定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通过从完善投资策略、金融产品创新、风险分担、强化激励机制等几个角度来缓解“一带一路”新能源企业和项目所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与会代表就各自机构在该领域的实践案例、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分享,也对课题的初步成果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与会嘉宾还就新能源企业的投保、融资币种、与多边机构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将于2019年11月正式发布该项课题研究报告。

通知公告

研究专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