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新闻中心 > 绿金新闻

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研讨会热议试点成果、国际趋势和中国实践

2022-05-24   

全球金融监管领域的发展趋势对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提出新要求。....

2022年5月9日,在中国金融学会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简称“绿金委”)联合指导下,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四川省金融学会、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及湖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的“中国金融学会专业委员会系列研讨活动之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研讨会”在线上举行。

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和绿金委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在研讨会的开幕环节致辞。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殷红、湖州市委常委兼副市长吴登芬、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王江渝、保尔森基金会高级顾问兼绿色金融中心执行主任孙蕊、伦敦大学学院基建可持续转型长聘教授梁希在会上做了专题发言并参与了讨论。研讨会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中心副主任张芳主持。

雷曜表示,一直以来人民银行高度重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始终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作为绿色金融建设的五大支柱之一加以推动。2021年,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组织全国数百家银行参与披露,包括试验区范围内200余家金融机构及一批非试验区金融机构,发展势头良好。在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持续推进中,不仅锻炼了金融机构的人才队伍,也为金融科技、数字平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人民银行注重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和国际合作,积极推动中英财经对话并支持开展中英环境信息披露试点等国际合作,多次开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国际研讨会,不断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合作水平,提升我国参与全球金融标准制定的能力和话语权。雷曜强调,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任重道远,未来需向逐步实现强制性的、全面的和定量的环境信息披露目标努力。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将不断引导金融机构按照环境定价模式提高资源配置能力,促进市场主体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方努力,尤其在披露方法、披露的制度和能力建设等方面,不断推动金融机构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马骏首先介绍了绿金委持续支持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工作情况。自2017年起,绿金委和伦敦金融城联合发起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项目,组织中英二十多家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2022年绿金委成立“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推广工作。马骏指出,全球金融监管领域的发展趋势对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提出新要求。国际金融机构普遍采用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作为通用指南,充分披露与气候相关的投融资信息,包括高碳和棕色资产敞口和管理方案。2021年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支持发起ISSB(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我国财政部作为国内牵头机构联合其他部委开始组织专家研究如何借鉴和采纳相关国际标准。全球超过450家金融机构参与发起的GFANZ(格拉斯哥金融净零联盟)承诺设定具体的“碳中和”目标和减排时间表。在此国际背景下,我国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也将逐步完善和提升,选取适合我国国情的碳核算方法学并加以推广将成为当前我国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任务。此外,为服务高碳企业和项目的低碳转型,转型金融将成为未来金融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转型金融在支持相关行业转型的同时,也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期望我国金融机构和绿色金融试点地区在环境信息披露和转型金融方面做出更多的创新性探索。

殷红代表绿金委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组介绍了我国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最新实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介绍了工作组的工作计划。从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实践来看,在监管部门引导下,金融机构尤其是上市金融机构,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绿色金融专题报告中披露环境相关信息。中英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取得明显成效,试点机构由最初的10家增至20家,试点机构已覆盖银行、资管、保险、证券等多个行业。绿色金改试验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有序推进。但环境信息披露难点依然存在,量化目标确定有一定难度,环境风险识别与管理的能力有待提升,将ESG评级融入决策流程仍有差距。殷红建议,要把握国际最新趋势,加快相关标准制定,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全面提升采集、计算和评估碳排放和碳足迹信息能力,积极推进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殷红说,已有37家机构参加了绿金委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组,该工作组将围绕环境信息披露领域重点问题开展研究,今年已拟定十项课题,内容覆盖监管部门委托的相关标准编制、国内外环境信息披露标准、气候风险监管、环境与气候风险量化与披露、碳排放核算与披露、科技赋能环境信息披露、转型金融披露等。

吴登芬总结了湖州在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践探索。自2019年以来,湖州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主要体现在标准先行、分层推进、能力建设、数字赋能和激励约束五个方向。湖州率先发布了首个区域性金融机构环境披露框架,并根据《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要求持续迭代升级,以标准化的披露框架,不断提升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针对辖内36家银行类型、规模等方面差异,分层分类、因行施策,制定了五套披露版本。通过引导推动银行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等方式,不断强化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湖州开发全国首个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环境效益自动测算;打造信贷资产碳核算系统,一键生成企业碳账户,实现信贷资产碳核算智能化。2022年1月,湖州颁布实施《绿色金融促进条例》,明确重点企业在申请绿色信贷时,应向银行披露碳排放信息。吴登芬表示,湖州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实现了全市域银行机构披露全覆盖,并形成标准化的信息披露模式,有力促进了金融资源配置的绿色低碳转型。下一步,湖州将在提升披露能力、强化数字赋能、探索转型金融等方面持续推进银行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并推动保险机构积极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

王江渝介绍了四川开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初步实践。在推进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过程中,四川着重突出规范性、务实性、探索性、审慎性,通过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小组、邀请专家辅导等多种方式指导金融机构遵循《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规范建立披露框架。建议金融机构根据自身能力基础,分阶段推进量化测算工作,力求披露信息的全面性与可靠性。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对环境效益测算、环境压力测试方法等进行积极探索。从披露结果来看,四川省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已经产生了良好社会效应,试点金融机构进一步夯实了绿色发展基础,高标准环境信息披露报告起到了标杆与示范作用,也为市场与监管部门提供更多环境信息。针对四川省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王江渝副行长认为,目前碳核算体系尚未完善、核算结果的可比性不足、数据基础仍不牢靠、环境信息披露数据的独立审计和评估机制还有缺失。下一步,四川省将有序推进碳核算工作、强化碳核算基础支撑、研究细化披露指引和持续推动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质效。

孙蕊介绍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国际实践,包括从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国际组织三个维度介绍了美国相关领域的近期动向。2022年3月2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了《加强和规范服务投资者的气候相关披露》的提案,将要求所有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的美国国内和外国上市公司披露对其业务、运营结果、财务状况以及财报指标可能产生实质性影响的气候相关风险。提案建议将碳排放信息纳入强制披露范围。其中,范畴一和范畴二对所有上市公司适用,范畴三只对部分上市公司适用,这意味着披露范围还包括其贷款和投资对温室气体的影响。行业协会对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提案的普遍共识是,整体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但需要细化规则并重视不同主体的差异性。在国际组织方面,央行绿色金融网络(NGFS)表示,环境信息披露是向“净零经济”过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生物多样性丧失在内的与自然有关的风险是考量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

梁希首先介绍了金融机构投融资组合碳核算与披露的国际实践。欧盟自2014年通过《欧盟非财务报告指令》,要求大型公司、公益性企业从2018年开始对外披露ESG信息,随后2021年推出《可持续金融的披露条例》,要求欧盟金融市场参与者以及财务顾问,定期在ESG报告中对外披露ESG因素带来的可持续性风险与应对措施,以及对其金融产品产生的影响。梁希分析了国内外商业银行在碳核算及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国外来看,虽然有四分之一的金融机构已经逐步披露投融资组合的碳排放数据,但占比仍然不是很高。已披露数据的上市银行核算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并存在数据不完整、气候转型风险分析水平低等问题。现有自愿信息披露并不能提供充足且有效的信息,而且金融机构获取相关数据的成本较高。梁希对中国金融机构碳核算与气候信息披露提出了如下建议:推动金融机构采用内部碳定价;对标国外气候信息披露标准,结合中国国情,设立统一的金融机构披露框架;建立细颗粒度碳排放数据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金融机构气候风险识别和量化标准,健全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建设。

通知公告

研究专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