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研究成果 > 专题研究

蓝虹:气候投融资试点取得了哪些进展?如何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

2023-05-14  来源:保尔森基金会绿色金融中心  

....

保尔森基金会绿色金融中心推出“对话绿色金融”访谈系列,携手全球绿色金融业界领袖,共同探讨绿色金融主流化的具体挑战,提高国际资本市场对绿色金融的认识,并对未来进行展望,希望他们的真知灼见能启发更多的创新思考。


本期对话特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蓝虹就气候投融资试点、绿色金融地方发展经验、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标准等热点议题分享洞见。

蓝虹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蓝虹,畲族人,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纽约大学客座研究员。曾任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金融行动组高级技术顾问、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绿色金融及赤道原则推介项目技术顾问。2017年至2020年,蓝虹教授在贵州挂职推动绿色金融的地方实践,担任绿色金融管委会主任。


蓝虹的专业领域为绿色金融,曾先后在《经济学季刊》、《经济学家》等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国际合作、国家级、省部级课题60余项,主编了“十四五”碳金融系列规划教材,撰写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碳金融与业务创新》、《环境金融新论:体系与机制》等系列专著。此外,蓝虹教授还作为融资设计专家,参加了众多绿色项目的具体投融资设计工作。


Q

A

&

2022年8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了23个地方气候投融资试点。这些试点目前的工作进展如何?我们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目前地方政府出台了哪些政策支持并推动试点的工作?在未来,您认为从国家和地方层面还应出台哪些相关的指导性政策持续推动气候投融资的发展?

答|2022年8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了23个地方气候投融资试点。目前,这23个试点都全面铺开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进展平稳有序。有三个方面是需要我们关注的,一是项目库的建设、碳核算与信息披露等基础设施的构建;二是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不同构建的气候投融资突破口和着力点;三是气候投融资创新工具和模式。我认为通州建构以建立国际自愿碳减排交易中心为核心,并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投融资等方面全面发力的模式非常具有典型性。


目前各地方政府根据资源禀赋的不同,在组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气候投融资创新模式、建立碳核算等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开始发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其发展。例如北京市通州区已经推出了建立国际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相关政策,并以推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海绵城市、气候韧性城市等领域的投融资为突破口,铺开了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工作。而同样是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北京市密云区是密云水库的所在地,拥有茂密的森林、大量的水域和湿地,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生态固碳资源。因此,密云区气候投融资试点是构建以生态资源保护为引领的气候投融资模式。


此外,由于气候投融资所面对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建立有财政资金参与的气候投融资风险分担基金非常重要。金融机构对于许多气候适应和气候减缓项目还很陌生,对其风险点以及如何规避和控制其风险还在摸索中。财政参与的担保基金可以和金融机构分担风险,将气候投融资与政府财政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结合在一起,使金融机构相信政府会和金融机构一起,对这些气候投融资项目的风险进行防控和排除。所以,建立有财政资金加入的气候投融资风险分担基金,可以提升金融机构对项目库里项目的信心,激励其投资积极性。


Q

A

&

您在世界银行有着多年的工作经历,在生态与金融结合的方向有着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同时担任中国多个省市的绿色金融专家。在您担任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港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期间,是否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金融推动地方低碳高质发展的典型案例可以分享?

答|在绿色金融地方试点的推进中,央行配合出台了很多对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激励政策,例如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纳入央行对银行的各种评估考核中,以及运用再贷款工具、中期借贷便利工具激励银行推进绿色信贷的积极性等。这些绿色金融政策实际是从政策角度给予绿色项目一定的优惠,降低了融资成本。


例如,我在贵安新区挂职担任绿色金融管委会主任期间,贵州一般项目的信贷利率至少是6%以上,但是我们所有的绿色项目的信贷利率都没有超过5%。绿色项目大多是由环保公共物品转化而来,无论是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湿地公园的建设,还是流域治理,都是大型甚至超大型项目,项目资金投资规模一般都在几亿甚至几十亿。因此,由于央行绿色金融政策所带来的绿色项目利率的降低,非常大幅的减少了项目成本。成本减少了,项目的净收益就增加了。央行绿色金融政策之所以会给这些绿色项目提供较低的利率,是因为这些绿色项目具有生态价值。因此,央行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和运用也是一定程度上的生态价值实现。


绿色金融包含了绿色金融政策和绿色金融技术。在绿色金融地方试点中,面对不同的绿色项目,设计不同的绿色金融融资模式和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绿色项目的融资成本,增加绿色项目的收益,是帮助绿色项目生态价值实现的另一路径。


在实际项目推进中,我们一般是同时采用绿色金融政策工具和绿色金融技术设计,促进绿色项目的生态价值实现。比如,红枫湖是贵州的水源地,在红枫湖水源地保护项目中,需要贷款7.4亿以栽培6万亩水源涵养林,以提升红枫湖的水质,保障红枫湖的水量。但是,这个项目投资风险很大,而且没有任何可以抵质押的资产。我们运用绿色金融技术设计,降低了该项目的投资风险,增加了其投资收益,又运用了央行的再贷款工具,降低了项目的融资成本。在财政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绿色金融政策和技术,这个项目很难获得市场资金支持。


另外贵州单株碳汇扶贫项目,通过构建新的林业碳汇方法学,建立地方性的碳汇交易平台,实现了小规模碳汇林的生态价值市场化,并帮助了扶贫。目前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中的林业碳汇方法学,一万亩以下的林业规模很难实现市场收益。但是,对于贵州山区广大贫困农户来说,没有能力经营一万亩以上的碳汇林,他们的资源只能支撑栽种几十棵几百棵树,我们创新开发出单株碳汇方法学,即使贫困农户栽种一棵碳汇树,也可以通过单株碳汇交易平台,实现其生态价值的市场转化。而且,每棵碳汇树都进行了电子标注,直接与植树农户的银行卡对接,人们购买碳汇的钱,就可以直接打入农户的银行卡,让贫困农户直接受益。


Q

A

&

您一直致力于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标准的制定,请问目前在该领域是否有试点工作的安排?进展如何?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答|随着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加剧,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风险也日益增加。金融机构的生物多样性风险分为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目前,金融机构更多遭遇的是转型风险,例如我国云南的绿孔雀案


目前我们已经编制了《银行机构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标准》,并在2022年12月加拿大蒙特利尔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的分会上成功发布。2023年3月17日,该标准在衢州正式实施,目前正在试点实施阶段。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在衢州的分支银行都已经按照该标准要求,将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纳入了银行的尽职调查,按照标准的审核要点和管理方法进行贷前审核,并纳入贷中和贷后管理。


之所以选在浙江衢州进行《银行机构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标准》试点,是因为衢州是钱江源国家公园的所在地。生物多样性风险有很强的地域特征,特别是与濒危物种栖息地关联紧密。钱江源国家公园有黑麂等濒危物种,靠近钱江源国家公园的产业和项目生物多样性风险较高,因此在衢州试点具有典型特征和意义。另外,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的原则是化风险为机遇,通过风险管理形成生物多样性向好的产业链和产品集群,而钱江源国家公园的资源和周边环境,也较为有利于形成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优势产业和产品集群。


Q

A

&

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如何践行绿色与可持续生活方式?

答|在日常生活中,我按照低碳和零碳要求来规范我的生活和工作。比如,我会购买厦门航空公司的碳中和机票,以实现自己的低碳理念;尽量绿色出行,走路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在购买产品的时候,我会关注能耗和低碳标识,购买低能耗或者有低碳标识的产品。


我认为要实现碳中和,简约的生活与减少消费消耗很重要。所以,我选择采取简约的生活方式,尽可能少消耗自然和生态资源。例如,只购买本地生产的蔬菜水果和食品以减少运输耗能;平时用环保袋,并多次清洗重复使用;选择简约的服装,简约的食材等。如果需要组织会议,我会核算因会议增加的碳排放量,并购买碳汇以抵消和中和会议产生的碳增量。

通知公告

研究专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