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未来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的新选题
2021-10-14
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成立只有一年。在短短的一年中,联盟及其四地的成员单位在推动当地绿色金融发展和四地绿色金融合作方面做出了许多成绩。....
首先,
请允许我代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和香港绿色金融协会向2021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年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衷心感谢广东省、深圳市、香港和澳门的领导们对联盟的持续的大力支持!也特别感谢东道主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深圳绿金委、深圳绿金协为筹备这次会议所做的大量工作!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成立只有一年。在短短的一年中,联盟及其四地的成员单位在推动当地绿色金融发展和四地绿色金融合作方面做出了许多成绩。比如,去年联盟启动会上发布的广东绿色供应链金融项目、深圳固废处置交易平台、香港绿色建筑金融创新和光伏区块链等项目都已经实质性落地,并为其它地区产生了示范效应。比如,我本人就介绍了好几个外地的单位来广州参观学习绿色供应链项目的经验,包括今天在会场参会的香港绿金协的会员单位。在今天的年会上四地成员单位还将展示一系列新的成果。此外,广东绿金委、深圳绿金委和绿金协还深度参与了人民银行牵头的绿色金融标准的编制工作,基于自己的实践对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和环境权益融资工具等政策文件做出了积极贡献。深圳还发布了我国第一份绿色金融条例,开拓了我国绿金立法的先河。此外,在香港绿金协的积极推动下,香港监管部门专门成立了研究参与大湾区碳市场建设问题的专责小组。展望未来,习主席提出的3060目标将从供求两个方面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创造更大的机遇。一方面,碳中和目标下,未来三十年内我国的绿色投资需求将高达数百万亿人民币。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将推出更大力度的措施,激励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来服务于绿色低碳发展。在这个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金融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广东有我国强大的产业优势,深圳是科技创新的热土,香港澳门有开放的金融市场。这三者优势的有效融合有望在大湾区催生一个以绿色金融支持绿色科技,以绿色科技提升绿色产业的绿色发展的正循环。从今天开始,深圳将接任广东,担任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下一年度的轮值主席,所以有必要探讨未来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的新的选题。我想借此机会谈两点想法,供大家和轮值主席参考。
国际和国内的经验都表明,地区间绿色金融的界定标准、评价方法和环境信息披露要求的过度差异化会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障碍。如果各地的绿色金融标准都不一致,进行跨境投资的主体就可能面临多重认证的额外成本或拟投资的绿色标的不被认可的风险。因此,大湾区各地监管部门有必要探索如何强化绿色金融标准的可比性、可兼容性和的一致性,争取做到绿色金融产品互认,降低绿色资产跨境交易的成本。国际上即将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名字叫ISSB,
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
Board(国际可持续标准委员会)。这个机构计划采取“模块化”的方法来推动全球可持续相关信息披露的一致化,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模块化即在一个披露标准体系中,有基础模块,也有若干个附加模块。基础模块中规定的披露要求适用于所有披露主体和所有地区,是最基本的要求,这样就提供了标准一致性的基础。附加模块可适用于大型企业、特定行业的企业,或某些能力较强的地区。每个地区可以在强制要求的基础模块之外自主选择是否要采纳一些额外模块。这有点像买汽车,车里的有些设施是基本配置,贵的车和便宜的车都有这些基本配置,但有些是可以多花点钱可以买的额外配置。这种安排就可以在充分考虑到地区、行业和企业差异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升标准的一致性。大湾区可以按此思路率先做一尝试,以推动绿色金融标准的逐步趋同。 大湾区绿金联盟的优势是四地共建的平台,有优势互补、信息沟通和政府支持的优势,比任何一家企业或单个监管机构都更适合于推动一些需要跨地区、跨部门协调和需要政府与企业深度合作的项目。因此,我建议在联盟旗下成立若干跨区域的工作组,可以在绿色项目库、绿色基金、金融支持绿色建筑、环境信息披露、监管沙盒支持绿色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建立跨区域的合作机制。每个工作组可以由来自某个地区的某个机构牵头,但四地都应该有机构参与,这样才能保证其影响力覆盖整个大湾区,有足够的溢出效应。具体做什么项目,可以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让联盟的成员单位来建议,找到一些有真正实体经济需求,金融又可以赋能的绿色项目。另外,联盟也可以考虑成立工作组,聚焦在能力建设,通过信息沟通和知识交流来了解前沿做法,强化各地机构的绿色金融创新能力。能力建设往往也是一个头脑风暴的平台,可以探讨出促进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的更好的思路。再次感谢深圳的邀请和主办此次年会,也预祝今年的会议圆满成功,并预祝联盟在未来一年内取得更大的成绩!
☞ 本文根据马骏主任在“2021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年会”上的视频演讲内容整理而成。